公眾號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在于:
1、公眾號數量繁多,內容同質化。
據調查數據顯示,2017年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約1400萬個。在數量繁多的公眾號大軍中,選題和內容的雷同導致了公眾號的閱讀量越來越低下。
2、創作者遭遇內容創作瓶頸。
對于個人創作者,如果沒有很強的內容運營能力,很容易就會陷入內容創作的瓶頸。
這表現為,個人知識的輸入跟不上源源不斷的內容輸出需求,如果公眾號的內容無法有更深入或者更豐富的內容表達形似,用戶逐漸脫離是必然的。
像“三表龍門陣”這樣的自媒體,為了吸引和留存用戶,三表是連脫口秀視頻、唱歌、寫字全都用上了。
試想,像我們這些只會碼子的自媒體人,還有多少生存的空間。
3、用戶對各種套路已經厭倦不堪。
創作者和運營者為了獲得文章的關注度,不得不依靠博眼球的標題黨形式。很多的情感號在標題上甚至只能走低俗的路線來獲得文章的打開率。
“上床”、“做愛”、“一夜情”……這樣的關鍵詞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。長期以往,用戶早就對這一套已經產生免疫,依靠騙點擊的方式獲得文章閱讀,無形之中是在不斷地消耗創作者自身的公信力。
4、公眾號變現困難。
絕大部分運營者無法通過寫作獲得報酬,使得創作者的內容輸出質量和熱情漸退。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一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,全然憑著興趣在做。
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沒有想過太遠,包括我在內。但一個人的熱情是有周期的,依靠激情可以讓我們做好一個開端,但如果想要走得更遠,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腳踏實地。而這個腳踏實地,就是盈利。
很可惜,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變現路徑??粗思屹嵉蔑L風火火,自己卻只有那零星的打賞費用,到后來ios的用戶不能打賞,收入更加可憐。
接廣告那些,對于小號來說,根本沒有多少機會。甚至,我看到很多粉絲量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,變現能力還不如我這幾千個粉絲的。能夠滿足較基本的生存,興趣才能在生根發芽后變成參天大樹。
5、朋友圈及社群活性越來越低。
這主要原因在于朋友圈信息流越來越大,特別是版本的微信,小程序擁有了清晰的入口,已經被用戶質疑微信將要走信息流的方向。
信息越來越多,信息越來越無法有效觸達目標用戶。
而另一方面,特種標題黨套路化的運營中,使得用戶的分享意愿降低有讓內容觸達更加困難。即便是運營者將內容甩到各種社群里也沒用,如今的微信社群生命周期甚至只有幾天的時間了,新群創建沒幾天就成為了垃圾廣告群。
要知道,在前兩年,朋友圈和社群可是內容分發的較有效渠道。
但另一方面,我們發現,那些優質頭部大號,閱讀量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。特別是那些原本是從傳統媒體轉型過來的媒體和寫作者,他們的公眾號閱讀量和用戶量甚至是不減反增。
也就是說,用戶和流量都在主動的流向優質的原創公眾號。